Search

前幾天分享了判斷孩子是否太早發育的方法。

今天來聊一聊我對於性早熟三原則的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前幾天分享了判斷孩子是否太早發育的方法。

今天來聊一聊我對於性早熟三原則的心得(第二性徵、發育年紀、生長速度),以及父母在看診之前可以怎麼協助醫生,#加速診斷流程。

首先,第二性徵在發育的初期,通常都不是很好檢查,胸部觸診需要仰賴有經驗的醫生,睪丸量測又需要使用睪丸量測器(這儀器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,但真的超難買到)。再者,女生小於8歲,男生小於9歲發育,就是太早了,年紀一翻兩瞪眼,沒有什麼模糊地帶。

#身高紀錄,在性早熟程度的評估上,是父母最能努力的地方!

以女孩來說,來到了醫院,醫生安排的所有檢查,幾乎全部都是為了尋找「#雌激素」這個青春期荷爾蒙的蹤跡!

胸部發育跟雌激素有關、卵巢和子宮大小也跟雌激素有關,骨齡、長高的速度也跟雌激素有關,抽血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檢驗雌激素的濃度。

在這些檢查中,只有一個數據,是醫生無法透過檢查得知的,那就是:

👉 #長高的速度!

關於這點,非常仰賴爸爸媽媽來診時,是否帶來了身高記錄。

而身高記錄也不用到非常完整,通常 #近半年到一年 的身高記錄,就很有參考價值了!

長高速度的快慢,其實也就暗示著孩子的身體在過去這一段時間,是否有雌激素的存在。當孩子發育時,雌激素和生長激素會大量分泌,共同作用在孩子骨骼的生長板上,使得骨齡迅速增加,身高也會因此衝的飛快。

如果孩子身高在過去一年增加超過6公分,就很有可能是在發育了,一旦有了身高記錄,醫生在當下心裡也就能大致有個底。

長高的速度與骨齡,在我心中都是很準確的「#雌激素偵測器」!

至於為什麼已經抽血了驗雌激素了,還需要照骨齡和記錄長高的速度呢?這就讓大家想想看吧。
 
總之,幫大家整理一下:
自行判斷是否性早熟3原則

1⃣ 第二性徵:初期評估需經驗,有點難
👉 交給醫生判斷會更準

2⃣ 發育年紀:一番兩瞪眼,太早就是太早
👉 沒有任何著力點

3⃣ 生長速度:一年長高超過6公分
👉在診斷性早熟與評估發育程度時,父母最能幫上忙的地方!

所以,看診前,先把身高記錄準備好,絕對事半功倍!

https://www.drgrowup.tw/2021/07/evaluation-of-precocity.html

#性早熟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希望所有事情都「剛剛好」的兒科醫師。孩子青春期來得剛剛好,身高長得剛剛好,父母的期望也剛剛好。內分泌系統乖乖不作亂,血糖、體重也維持的剛剛好,那就是最棒的事情了!
View all posts